- 贾卫中;蔡金标;王天羽;贺拥超;
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引桥为(60+n×80+60) m长联预应力混凝土等高连续梁桥,全桥共10联,最长联3 080 m,混凝土箱梁采用整孔预制架设、先简支后连续的方法施工。为分析大跨箱梁预制阶段混凝土水化热特性,降低混凝土开裂风险,在首片80 m混凝土箱梁预制阶段,对其端部、跨中截面混凝土温度和应变进行连续监测,采用MIDAS FEA软件模拟箱梁施工过程,进行水化热数值分析,并从混凝土入模温度、养护措施和预应力初张拉方面进行水化热温度裂缝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截面局部尺寸越大,水化热峰值温度越高,混凝土表面应力越大;端部节段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腹板芯部,跨中附近节段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腹板和顶板交界处;端部节段在混凝土浇筑后30~70 h时段存在开裂风险;提高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表面应力峰值减小,可降低混凝土开裂风险,建议混凝土入模温度满足规范要求的小于30℃即可;提高箱梁内腔风速,可加快降温速率,对尽早拆除芯模、提前进行预应力初张拉有利,建议箱梁内腔风速为1~4 m/s;预应力初张拉可提高箱梁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有效降低箱梁混凝土开裂风险。
2025年03期 v.55;No.297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7K] - 徐敏;
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主航道桥为双主跨1 120 m的三塔钢桁梁斜拉桥,Z4号桥塔采用纵、横向均为A形的四肢空间钢-混组合结构,塔高345 m。上塔柱采用Q500qE钢结构,高118.5 m,钢-混凝土结合段高3 m,钢塔共分39个吊装节段,钢塔大节段在工厂采用匹配法制造,分节段船运至Z4号桥塔旁,采用塔旁塔式起重机吊装。在钢塔施工过程中,按照“2+1”或“3+1”节段进行立式总拼,通过加强厂内加工制造工艺质量控制措施,解决了高强度、超厚板、大截面钢塔焊接和拼装难题;研制15 000 t·m智能化塔式起重机,通过合理布设其站位、优选附墙结构及研制新型吊具,实现了钢塔大节段高空安全吊装;钢-混结合段采用“支撑架+定位匹配架”辅助施工,解决了钢-混结合段空中定位、限位难题,通过开展灌浆工艺试验及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解决了大截面超厚承压板下混凝土填充密实难题;通过合理优化多肢钢塔合龙段分块制造、安装工艺及设置定位桁架,实现了四肢钢塔高空精确对位合龙;通过钢塔节段厂内制造测量控制、施工前统一控制基准,以及施工中采用测回法、对向观测与差分法结合的方式进行安装测量控制,实现了超高桥塔施工测量控制。
2025年03期 v.55;No.297 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1K] - 姚志安;唐茂林;刘健;盛建军;董江华;
深中通道深中大桥为主跨1 666 m的双塔三跨连续飘浮体系悬索桥,加劲梁采用整体式钢箱梁,梁宽49.7 m,共213个梁段,标准梁段长12.8 m,单片梁段最大吊装重量约400 t。钢箱梁标准梁段采用中跨吊装结合鞍座顶推+边、中跨交替吊装施工,将桥塔偏位控制在±20 cm内,确保了桥塔受力安全;塔区5片梁段采用浮吊吊装+临时支架存放+2台跨缆吊机抬吊大节段施工,降低了吊装作业风险;过渡墩无吊索梁段采用浮吊吊装+临时支架预偏存放+顶推安装施工,确保了边跨梁段吊装的顺利进行。在交替吊装边、中跨梁段期间,采用吊焊同步施工技术,有效缩短了钢箱梁吊装、焊接施工工期,避免了台风的不利影响;对吊焊同步施工期间的梁段焊接线形进行主动控制,提高了钢箱梁线形的平顺度。成桥状态下桥塔偏位2.3 cm,相邻梁段纵坡差误差均控制在±3‰内,满足要求。
2025年03期 v.55;No.297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 夏欢;戴俊平;钟永新;徐杰;朱俊涛;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为主跨2 300 m的双塔双跨吊钢箱梁悬索桥,南锚碇基础采用支护转结构复合地下连续墙基础,槽段间采用多道钢筋网片排插连接方式,形成非接触搭接刚性接头。为减少地下连续墙接头数量,提高地下连续墙整体抗渗性能,针对南锚碇地下连续墙内部大隔舱槽段提出三槽合一工艺,即将1个一期钢箱槽段与2个二期钢筋笼槽段一次成槽(形成超长槽段),下放钢筋笼,同步浇筑混凝土。为验证该工艺的可行性,开展超长槽段槽壁稳定性分析、高性能护壁泥浆试验及刚性接头承载力足尺抗弯试验等研究,并应用于实体工程。结果表明:三槽合一结构设计及施工工艺总体可行,采用高性能护壁泥浆能够保证超长槽段施工期间的槽壁稳定;在护壁泥浆中加入适量BaSO_4,并将其比重控制在1.15以上,槽壁变形控制及稳定性较好;刚性接头处钢筋笼与钢筋笼排插钢筋搭接长度由67 cm增至100 cm,显著提高了接头承载力,刚性接头承载力满足结构设计要求。该桥南锚碇地下连续墙三槽合一槽段已施工完成,槽壁变形实测最大值33 mm,与计算值较为吻合,验证了三槽合一工艺切实可行。
2025年03期 v.55;No.297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0K]
- 彭元诚;徐欣;彭健哲;钟毅恒;黄古剑;
为揭示拱式结构合理拱轴线与作用力的互逆关系,简洁快速地基于给定拱轴线逆向求解作用力合理值,推导了由任意分布作用力求解处处零弯矩的合理拱轴线,以及由任意拱轴线求解能够使其处处零弯矩的分布作用力的微分方程,揭示了拱轴线与作用力互逆关系的力学本质。以陕西铜川玉皇阁大桥为例,给出由离散数值型拱肋曲线逆向求解理想分布作用力和优化吊杆张拉力的计算过程,并进行受力分析。结果表明:按所提方法求解得到的玉皇阁大桥优化吊杆张拉力,使该桥拱肋各截面轴向力偏心更小、受力更优,现场监控测量结果良好。
2025年03期 v.55;No.297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 占玉林;李俊毅;侯之瑶;何鹏;朱淑兰;
为研究拱肋整体提升施工过程中的拱脚变形,基于结构力学基本理论,推导考虑提升高度、支架水平刚度、拱肋与水平索材料属性及截面特性、水平索预拉力大小的拱肋整体提升全过程拱脚水平位移(简称拱脚位移)理论解析公式。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拱肋提升模拟,以验证该理论解析公式的精确性;分析拱肋、水平索、提升索、支架等的相关参数对提升过程拱脚位移以及提升前、后位移变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理论解析公式可操作性强、精度较高,解析解与有限元解吻合良好,误差仅6%左右;拱脚位移与位移变化率对拱肋自重最为敏感,水平索预拉力建议为拱肋自重的50%;增加拱肋与水平索的截面尺寸、刚度能够减小拱脚位移及位移变化率;提升高度与拱脚位移变化率呈正向非线性关系,提升索剩余长度越短,拱脚位移变化率增长越快;不同拱轴线形、悬链线拱轴系数的拱脚位移与位移变化率差异较小;跨径与拱脚位移及位移变化率呈正相关关系;矢跨比越大,拱脚位移越大,但拱脚位移变化率越小。
2025年03期 v.55;No.297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 王银辉;郑可达;陈闯;罗征;
为提升端部增设承压钢板的钢-混组合梁桥U型Twin-PBL剪力键的承载力并保持良好的延性性能,以嘉善至永嘉公路平湖上海塘大桥为背景开展试验研究。通过调整端承压钢板高度和在端承压钢板中心开设凹槽2种优化方式,设计8个试件开展推出试验和数值模拟,对试件荷载~位移曲线、力学性能指标、破坏形态以及关键部位应变变化进行分析,提出端承压钢板的合理构造优化方式。结果表明:U型Twin-PBL剪力键较普通Twin-PBL剪力键H0承载力提高,位移延性系数降低。随着端承压钢板高度H减小或开槽宽度W增大,U型Twin-PBL剪力键加载过程中裂缝发展趋缓,达到峰值后的荷载~位移曲线趋于平坦,位移延性系数提高。剪力键H40-W0(H=40 mm、不开槽)和H160-W40(H=160 mm、W=40 mm,中间开槽)的承载力较H0分别提升10.1%和12.9%。H40-W0和H160-W40的位移延性系数分别为H0的90.7%和88.4%,分别为H160-W0(H=160 mm、不开槽)的1.60倍和1.56倍,剪力键延性性能提高。鉴于中间开凹槽后端承压钢板弯曲变形较大,端承压钢板高度低于开孔位置的剪力键H40-W0的2根贯穿钢筋应力发展同步性更好,因此为最优构造方案。
2025年03期 v.55;No.297 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4K] - 王海良;李振华;孟庆领;田春艳;张鹤;
为提高变温环境下桥梁动力响应损伤识别精度,提出引入主成分分析的小波包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将原始信号F(t)进行小波包变换,再将小波包变换得到的小波包系数进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得到小波包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各个节点能量,最后引入主成分分析,消除变温环境的影响,构建损伤指标进行损伤识别。以樟树市药都大桥为背景,按缩尺比1∶130制作该桥缩尺模型,进行变温环境下主梁动态损伤识别试验,分析未引入和引入主成分分析时的小波包变换、小波包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2种方法在不同温度下对主梁损伤的识别情况。结果表明:未引入主成分分析时,采用小波包变换、小波包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2种方法,温度变化对损伤指标影响较大。引入主成分分析后,2种方法均能明显剔除温度变化对损伤指标的影响,可准确识别损伤位置并反映损伤程度;不同工况下,采用小波包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方法时,93%以上的损伤指标的极差率和96%以上的损伤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小波包变换方法。
2025年03期 v.55;No.297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 孙洪滨;苑洁艺;许翔;李冲;张聪正;
为准确评估大跨悬索桥约束装置服役状态,结合现场检测的直观性和监测数据可量化特点,提出监检测数据融合的大跨悬索桥约束装置服役状态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通车初期的梁端纵向位移频域特征,提取梁端纵向位移~温度和车致拟静态累积位移~交通量的相关性模型参数为评估指标,分析评估指标的长期变化趋势,融合现场检测信息综合判定梁端伸缩状态,确定影响梁端纵向运动的约束装置主要病害及影响程度,并以某千米级单跨悬索桥为背景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评估指标可作为大跨悬索桥约束装置服役状态量化评估指标,监检测数据融合评估方法合理可行,该方法可明确影响加劲梁纵向运动的主要病害及影响程度;对于背景桥梁,因梁端高频往复振动易导致支座滑板磨损,建议加强滑动材料摩擦系数及阻尼器低速控制效果综合研究,优化梁端减振措施,改善约束装置服役状态。
2025年03期 v.55;No.297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9K] - 万春风;赵文龙;周珍伟;曹素功;胡皓;
为解决部分大跨桥梁缺少历史涡激振动数据而无法进行涡激振动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对应学习(Structural Correspondence Learning, SCL)的大跨桥梁涡激振动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含有涡激振动数据与标签的参考桥梁数据集设为源域,需要识别的目标桥梁数据作为目标域,在时间序列上截取加速度数据提取涡激振动特征;然后使用SCL方法对领域间特征样本进行对齐,将源域变为自适应源域;最后使用自适应源域样本训练实现目标桥梁的实时涡激振动智能识别。选取内陆地区某一较少发生涡激振动的钢-混组合大跨悬索桥作为目标桥梁,沿海地区某一较为频繁发生涡激振动的大跨悬索桥作为参考桥梁,采用所提方法对目标桥梁进行涡激振动智能识别与早期预警,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利用其它已发生涡激振动桥梁的振动信号,通过迁移学习来识别目标桥梁的涡激振动;相较于不使用迁移学习的基准模型,所提方法取得了更优的结果,且更早地探测到了涡激振动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与准确性,可为大跨桥梁涡激振动早期预警与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03期 v.55;No.297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 孙晓立;杨军;张玉珠;陈贡发;杜永潇;
针对传统桥梁索(杆)力测试难度大、传感器易损坏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的非接触式桥梁索(杆)力测试和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DIC技术对固定高速摄像机拍摄的索(杆)振动目标点进行图像追踪,获得索(杆)上目标点的位移时程响应信息,再结合运行模态分析和索(杆)力反演计算实现索(杆)力求解。将该方法应用于某斜拉桥及某吊杆拱桥的索(杆)力计算中,并与加速度法实测索(杆)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固定高速摄像机为硬件,基于DIC技术得到的功率谱密度曲线的各固有频率与加速度法测量结果基本一致,二者测量索(杆)力偏差在7.87%以内;所提方法具有现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势,为桥梁的索(杆)力非接触检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2025年03期 v.55;No.297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 李江刚;朱运河;石建华;张燕飞;
为探究收缩徐变对大跨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斜拉桥运营期轨道线形的影响,以鳊鱼洲长江大桥南汊航道桥(已建,主跨采用钢箱梁)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桥模型,分析收缩徐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混凝土构件、环境湿度、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化对塔、梁收缩徐变值的影响;以鳊鱼洲长江大桥南汊航道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主航道桥(已建,主跨采用钢桁梁)和渝万高铁石沱长江大桥(在建,主跨采用槽型钢梁+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结合梁)3座桥为背景,分析不同梁型收缩徐变效应对轨道静态高低不平顺性的影响;总结补砟和调索等长期保持轨道线形平顺性措施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受收缩徐变影响,鳊鱼洲长江大桥南汊航道桥运营期较成桥状态主跨和辅助跨主梁下挠,桥塔向主跨侧偏移,运营10年趋于稳定;混凝土构件中桥塔较梁对运营期收缩徐变值贡献大,收缩徐变值受环境湿度和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化影响较大。运营期收缩徐变对不同梁型大跨斜拉桥有砟轨道线形偏差和静态高低长波不平顺值的影响较大,运营5~10年后不同梁型均表现为较铺轨验收时主跨轨道下挠,轨道高低平顺性变差,需引起重视。
2025年03期 v.55;No.297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9K] - 殷涛;周宁杰;马雪媛;刘聪聪;
为研究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主缆水平转向角度变化对锚固区梁段受力的影响,以济南大北环黄河特大桥为背景,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Abaqus软件建立该桥不同主缆水平转向角度的锚固区梁段局部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分析主缆轴力在桥梁纵向上的传递机理及其变化,以及锚固区梁段顶板纵向应力及主应力方向的差异。结果表明:主缆轴力从锚碇附近向外扩散,靠近锚碇的构件承担较大轴力,而远离锚碇的内腹板轴力较小;主缆水平转向角度对整体轴力分布影响有限,在锚碇周围10 m处轴力传递已基本趋于稳定;增大主缆水平转向角度使构件的主应力方向更接近桥梁纵向,提升了轴力传递效率,也造成了一定的应力集中,总体而言,影响是局部的。因此,合理选择主缆水平转向角度可减小梁体宽度、提高设计灵活性和轴力传递效率,同时需对可能出现应力集中的区域进行加强设计,以确保结构安全和经济性。
2025年03期 v.55;No.297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9K] - 王康宁;高立强;彭旭民;黄春雷;
为研究粗骨料UHPC梁的抗剪性能,以剪跨比、预应力、纵向配筋率、配箍率为参数,设计、制作13根粗骨料UHPC梁进行梁体抗剪试验,分析试验梁的破坏模式、荷载~挠度曲线,基于分项叠加的思想提出粗骨料UHPC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并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粗骨料UHPC梁的受剪破坏主要包括剪压破坏和弯剪复合破坏两种,后者为纵向受拉钢筋屈服后剪跨区出现临界斜裂缝而破坏,破坏模式呈脆性;剪跨比对破坏模式有较大影响,纵向配筋率为5.8%的预应力粗骨料UHPC梁在剪跨比不小于1.5时,破坏模式由抗弯破坏控制;各因素对抗剪承载力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剪跨比、预应力、配箍率、纵向配筋率;抗剪承载力随剪跨比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预应力可有效提高试件的抗裂性能,延缓竖向裂缝和斜裂缝的扩展,进而对承载力有一定提高;增加纵向配筋率或配箍率对承载力提高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UHPC基体和钢纤维对抗剪承载力贡献占比较高;国内外现行规范的粗骨料UHPC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均过于保守,提出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考虑了剪跨比和预应力影响,计算值与试验值之比的均值为0.92,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适用性。
2025年03期 v.55;No.297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 李毅;邹威;张亚妮;张鑫敏;马开臣;
为寻求合适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裂纹识别方法,以南沙大桥为背景,设计、制作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足尺节段模型进行疲劳试验,采用电阻应变片、分布式光纤、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3种方法识别疲劳裂纹的开裂情况、长度和拓展情况。结果表明:电阻应变片和分布式光纤精度均较高,应变测试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结构开裂状况,但无法确定裂纹长度,分别适合长期监测疲劳细节是否出现疲劳开裂及长期监测方向垂直或交叉于光纤布置方向的裂纹扩展情况;DIC技术精度低于电阻应变片与分布式光纤,可反映疲劳裂纹扩展情况,识别裂纹长度和位置,且当荷载较大时,DIC技术可测得裂纹处的应力集中现象,但荷载较小时,裂纹处的应力集中现象将会被测试噪声湮没,适合监测疲劳开裂后疲劳裂纹扩展情况。
2025年03期 v.55;No.297 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2K]
- 唐贺强;肖海珠;
针对悬索桥销接式平行钢丝吊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病害,从吊索结构布置、构造设计、材料选择、计算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给出针对性的设计建议。同一吊点吊索的肢数一般宜设计为2肢;吊索的纵向间距应考虑结构受力及施工等需要,设置为加劲梁横梁间距的整数倍;悬索桥主跨跨中区域宜设置柔性中央扣;跨中最短吊索的柔性段长度不宜小于1.5 m,最好不小于2 m。吊索下端与加劲梁的连接建议采用销接式;锚头可采用热铸锚;空间索面吊索及柔性段长度小于10 m的平行索面吊索,其上、下端建议设置关节轴承;吊索相关部件之间应设置合适的过盈配合与间隙配合。吊索建议采用直径5 mm系列的锌铝合金镀层钢丝;叉形耳板宜采用强度相对较低的优质钢材,避免高强度钢对应力集中敏感易形成裂纹源的问题;吊索锚杯可采用ZG20Mn低合金铸钢。吊索受力分析应考虑静载试验工况,此时钢部件应力可按屈服强度控制。
2025年03期 v.55;No.297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 杜春林;周倩;邓宇;涂莹莹;奚绉画;
重庆白居寺长江大桥主桥为(107+255+660+255+107) m公轨两用双塔钢桁梁斜拉桥,上层设双向8车道城市快速路,宽38 m,下层设双向两线城市轨道,宽19.2 m。交接墩、辅助墩和桥塔横梁处均设置竖向支座,交接墩和桥塔处设置横向抗风支座及横向抗震挡块,桥塔处设置大吨位纵向抗震粘滞阻尼器。主梁为板-桁结合钢桁梁,采用2片主桁倒梯形断面,三角形桁式,主桁横向间距18 m、高12.606 m,节间长15 m。桥塔采用水滴形混凝土结构,总高236 m,设3道横梁。斜拉索采用?7.0 mm镀锌高强度低松弛平行钢丝HDPE护套成品索,标准抗拉强度1 770 MPa,梁端采用创新型双锚拉板锚箱式索梁锚固,塔端采用环向预应力锚固。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全桥整体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力和动力分析。结果表明:轨道+汽车荷载共同作用下,主桥结构挠跨比为1/1 204;最大双悬臂状态和单悬臂状态下结构稳定安全系数分别为17.8和23.4,结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2025年03期 v.55;No.297 126-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3K] - 张德明;周伟翔;罗东伟;孙海涛;邵长宇;
吴淞江工程(上海段)前曹公路桥主桥为208 m跨网状吊杆系杆拱桥,桥面宽24 m。拱肋采用钢箱提篮拱,矢高35 m,矢跨比1/5.94,横撑采用X形钢管撑。主梁兼有系杆功能,采用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组合梁,其中钢梁采用双边纵梁梁格体系结构,机动车道范围钢桥面上铺设80 mm厚C50低收缩混杂纤维混凝土。全桥共设56根吊杆,呈网状布置,梁端标准间距7 m,顺桥向倾角约60°,2个倾斜方向的吊杆横向间距0.2 m,吊杆采用环氧涂层钢绞线、销接式锚拉板锚固。下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系梁接V形双柱变截面桥墩、哑铃型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对该桥结构进行静力、稳定和抗震分析,计算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该桥采用常规先梁后拱的支架施工方法。通过采用网状吊杆、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钢结构加劲等细节和景观设计关键技术,实现了工程的安全、耐久、美观及经济性。
2025年03期 v.55;No.297 13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4K] - 高策;徐升桥;彭岚平;李艳明;崔琛;
安家庄特大桥主桥左、右幅分别采用(248.95+248.95) m钢桁梁斜拉桥和(171.95+171+75.25) m连续钢桁梁桥。为满足结构受力、阻水比及跨越既有线路的要求,选用“横向左右幅协作-纵向双固定支座”的结构约束体系。考虑到桥墩尺寸受限,为满足结构受力及耐久性需求,河道内桥墩创新采用不锈钢复合钢板大直径厚壁钢管混凝土桥墩,柱脚采用加劲肋及环形钢筋PBL剪力键埋入式柱脚构造。为确保施工期间结构安全稳定,基坑开挖时控制坡率刷坡并设置预应力锚杆防护及咬合桩基坑支护措施;为减小对既有线路的影响,主桥通过悬拼-转体平台实现钢桁梁悬拼及墩顶转体施工。大直径厚壁钢管混凝土桥墩用钢管质量控制要求高,在工厂卷制形成小节段,运至桥位临时工厂后横位焊接环缝形成大节段,采用履带吊吊装至墩位处现场焊接节段间环缝;临近铁路陡坡处大直径桩基采用水磨钻人工挖孔桩施工。
2025年03期 v.55;No.297 14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 孙永超;韩宝良;杨冰;李健刚;
京雄高速京雄大桥为飞燕式中承系杆拱桥,主拱肋为对称内倾式提篮拱,采用空间异型变截面扭曲断面,该桥共设置48组吊杆,顺桥向间距9 m。受异型拱肋的影响,吊杆锚区构造各不相同,均为空间异型结构,受力较为复杂。为对吊杆锚区局部合理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基于3DEXPERIENCE平台进行锚区设计,分析拱肋节段尺寸、拱肋壁板厚度、吊杆横向偏角、钢锚箱腹板加劲肋刚度、锚腹板倒角高度及锚腹板高度对锚区受力的影响,并确定最优尺寸。结果表明:拱肋节段长度以及拱肋壁板厚度对锚区受力影响较小;吊杆横向偏角对钢锚箱腹板应力影响较大,随着吊杆横向偏角变小,钢锚箱腹板应力逐步减小;钢锚箱腹板水平加劲肋刚度对锚区应力影响明显,能显著改善锚区局部受力;锚腹板倒角高度及锚腹板高度对锚区应力影响较大,会对锚腹板角点受力产生重要影响。
2025年03期 v.55;No.297 148-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6K]